遼寧印記·他們|王崇倫:研發萬能工具胎,“走在時間前面”的革新闖將

王崇倫(1927-2002),遼寧省遼陽縣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大、十二大代表,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
1949年8月,王崇倫進入鞍鋼軋輥廠,後調至鞍鋼機修總廠四機修廠工具車間。1952年,王崇倫所在的工具車間承擔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工飛機副油箱拉桿的十萬火急的特殊任務。他設計並製造出利用刨牀加工拉桿的特殊卡具,比開始用銑牀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達到一級品。這年金秋,王崇倫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後短短一年中,他相繼革新成功7種工、卡具,成了一名全廠有名技術革新闖將。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解決鞍鋼生產中插牀加工低效的問題,王崇倫大膽構想、勇於攻關,研製出了一個圓筒形工具胎。這個工具胎不僅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替代此前加工零件所用到的所有卡具,因此這一工具胎也被命名為“萬能工具胎”。王崇倫在此基礎上繼續攻關,把生產效率提高到了最初效率的6至7倍,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了4年又17天的工作量。王崇倫因此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此後,王崇倫仍不斷進行技術革新。60年代初,王崇倫領導的鞍鋼技協隊憑着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精湛的技藝,先後為鞍鋼解決了一大批生產和技術改造中遇到的難題,而且還應邀為鞍山市、遼寧省、東北地區的許多生產廠家排解重大生產難題,為鞍鋼贏得了殊榮。即便在“文革”時期遭遇迫害,他仍矢志不渝進行技術革新,為維繫鞍鋼正常生產作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
記者:趙博文 設計:姜微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